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清朝末年的粮食价格是多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清朝末年的粮食价格是多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清朝玉米亩产多少斤?
古代各地因为气候、土壤、年成等各种原因,各地平均亩产有很大的差异。麦子是古代基本全国都有种植,南方主要是稻麦连作的耕作形式,北方旱作区,则是以豆麦为主。
小麦亩产量常常是七十斤、八十斤、一百斤。清代鲁西南地区的小麦最高产量有超过三百斤的,多数在100斤上下,也有二三十斤的,当时高粱和谷子的平均产量要明显高过小麦。1948年,渤海区三专署主要农作物平均亩产量分别是:高粱123斤、大豆123斤、谷子164斤、玉米133斤。
清朝玉米亩产400斤左右。
清朝的玉米亩产低,主要是引用的文献还不够全面。事实上清朝出现过玉米产量的飞跃,康熙五十四年,曹雪芹家的亲戚、苏州织造李煦在苏州试种玉米,前后种了六年,平均亩产400斤,其中最丰收的年份竟然达到了450斤的亩产。
清朝的亩已经跟今天差不多,清朝的斤略大于现在的市斤,如果折合成公斤,亩产400斤相当于亩产200公斤,这个产量绝对是古代中国的最高纪录。
据记载清代的玉米比明代亩产346斤增加了21斤为367斤。
解放前亩产是在200斤到300斤左右,这种情况的话是比较正常的,是因为那时候生产力低下。
最近超1663公斤,我国玉米亩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示范田玉米最高亩产达到1663.25公斤,破现有1517.11公斤的全国高产记录。
说明了我国农业技术在不断发展。那时人们的劳动强度大产量低,现在产量高人们轻闲了。
清朝以5方尺为步,以240步为一亩,而清代的一尺约合32公分左右。计算可得清朝时一亩约为614.4平方米。现代一亩大约666.67平方米。
这样计算下来,清朝的玉米亩产量约为122斤。
清代一石多少斤?
清代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一石)。每升米约重3斤,一斗米相当于现在的30斤粮食,十斗相当于300斤。
斛是中国古代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釜、钟,通常认为斛和石相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清朝末年的粮食价格是多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清朝末年的粮食价格是多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