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90年代粮食价格图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90年代粮食价格图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70年代粮和酒多贵?
答,70年代粮和酒多贵?先说粮食,在我的记忆中,晋祠大米0.19元一斤,白面0.18元一斤,小米0.136元一斤,玉米面0.106元一斤,高粱面0.114元一斤。所有这些都是需要粮票的。因为我不喝酒,所以对酒的印象不太深刻,好像是太原产的高粱白酒一块多一瓶,这个不供应,可以随便买。过年的时候一户供应一瓶汾酒,价格是五块多一瓶。
历史上粮食最贵是哪年?
明朝末年啊,那时候我国赶上了小冰河期,加上又是王朝末期,天灾人祸,粮价疯涨啊。
明朝末年,中国赶上了千年一遇的气候变化,进入了一个小冰河期,这个时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冷的一个时期。从万历中叶开始,中国北方的旱灾,持续了大概70年之久,这对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一个国家来说,完全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在严寒和大旱双重的袭击之下,全国闹饥荒。咱们看看当时的粮价就知道缺粮缺到什么程度了。大家都知道有位史可法,这个史可法在崇祯十五年的时候到河南去考察,期间他给弟弟去了一封信,讲沿途所看到的粮价。他说山东,石银,就是一石粮食要卖到一百五十两白银。在河南,一石粮食要卖到二十四两白银,可是您知道这个粮价在正常年景是多少钱吗?
在正常年景,一两银子可以买四石左右的粮食。在丰年可以买到七八石,在一般的荒年,比如局部出点灾荒了,粮食是一两一石。这也就是说,当时北方地区的粮价已经涨成了稀世文物的天价。您想一百五十两一石啊,跟正常的年景相比翻了六百倍。这说明当时北方地区的粮食价位高得已经很离谱了。
等到李自成起义的时候,正是崇祯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当时河南大旱。李自成从钧州进到河南以后,一到地方立刻就聚起一万多人。为什么?不是李自成有魄力,是因为那儿的人的确是活不下去了,与其在家等待饿死,不如跟随李自成造反。
应该说明朝末年连续的灾患,在中国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它属于连年,而且基本上是全国范围的,其持续时间之长、受灾地域之广,在以往的历史记载中也很难看到。明朝末期***的登记人口,全国差不多是六千多万,但到了清朝顺治年间和康熙初年,***登记人口已经不足两千万了。这种人口的锐减,就是由于连年的自然灾害造成的。
60-70年代大米的产量及单价?
那时候在***等老一辈领导班子,经济建设十分出色。那时候称***经济,物价十分稳定,大部物品都使用票证,群众购买大米:面粉全部用粮票到粮站购买。60年代大米每公斤0.24元左右。70年代每公斤在0.27元左右,市面控制十分紧,不见大米交易,农户有需要只有借。
那时候农村青年娶妇女没地方借钱,只能向亲戚借粮,多得借一百斤,少得五十斤。
以三年困难时期的1961年为例,我国全年稻谷总产量仅有5362.7万吨。大米产量在此基础上打7折,仅有3700多万吨。1***0年代初,全国稻谷产量为11,335.5万吨,大米产量在此基础上打7折,接近8000万吨。当时属于***经济年代,一斤大米的价格是0.14元且多年保持不变。
亩产250公斤;发粮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在长江及华南水稻种植区域推广及开展水稻单季改双季种植模式。双季水稻的种植给水稻产量带来一定程度的增长,亩产250公斤左右的水平,受种植双季水稻区域限制,这次并未给全国水稻亩产带来本质提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90年代粮食价格图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90年代粮食价格图表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