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粮食价格没涨过的原因分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粮食价格没涨过的原因分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十多年粮食的价格基本没涨过?
前几天粮小咖在问答上发了几张粮食价格走势图,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趁着题主的这个问题,再发一下。从这几张图上来看,这10多年来,国内粮价水平总体上是上涨的,但在上涨的过程中,近两年来,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及去库存的推进,粮价出现了下跌,使得部分品种的价格回落到了2011-2012年前后的水平。接下来简单聊聊价格变动的原因吧:
(上面这个图是全国粮食收购价格指数图)
一、近年来,国内粮价的上涨,主要是种粮成本持续增加、托市及临储收购底价持续提升、国内粮食消费量稳步增长等带动的,其中,最明显的带动因素来自于政策性收储价格的上调。比如,2005年-2007年,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的最低收购价国标三等一直保持在0.7元/斤、0.72元/斤、0.75元/斤,但从2008年起开始上调,到2015年上调至最高水平,分别是1.35元/斤、1.38元/斤、1.55元/斤,最高涨幅达到了106.7%;同样,小麦最低收购价国标三等2006年-2007年保持在白小麦0.72元/斤、红麦及混麦0.69元/斤,也是从2008年开始上调,到2014年-2017年保持在1.18元/斤的最高政策底价水平。
二、而最近几年价格下跌的原因,也和政策性收储价格下调或取消,有着很大的关系。自从2004年来我国陆续出台并启动主要粮油品种的政策性收储,虽然大豆、油菜籽的市场对外依存度比较高,但总体上都呈现出来了非常明显的政策市特征。尤其是主粮品种,政策主导市场购销的特征非常明显。而在2014年取消大豆临储收购政策、2016年取消玉米临储收购政策之后,政策的调整方向改为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在进口粮居高不下、国内库存压力较大等影响下,市场化之后的大豆、玉米价格出现了长时间的低迷下滑。
而稻谷、小麦的托市收购政策尽管延续,但收购底价改变了以往只涨不跌的态势,从2016年早籼稻托市底价下调开始,中晚稻、小麦的托市收购底价也先后下调,尤其是2018年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较2017年大幅下调,其中早籼稻、中晚籼稻均下调0.1元/斤,国标三等下调幅度分别为7.7%、7.4%,粳稻下调了0.2元/斤,下调幅度为13.3%,下调之后,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的最低收购价分别为1.2元/斤、1.25元/斤、1.3元/斤。而小麦在2018年也下调了3分,国标三等为1.15元/斤。
三、在收储政策取消、政策性收购底价下调的同时,国家手中的大量政策性收储的临储粮食库存,也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如临储玉米、托市稻谷、托市小麦,特别是临储玉米和托市稻谷,储存年限很多都比较久了,去库存的压力比较大。为此,国家也在今年的4月初下调了玉米、小麦及稻谷的拍卖底价,其中有些年份产的陈粮拍卖底价远低于市场价,随着这部分粮食的入市,在增加市场供应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市场价格。
四、这几年来,粮食进口量大增,由于价格较低,对国内粮价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打压。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粮食进口总量达到12477万吨,其中谷物及谷物粉达到了3270万吨;大豆8169万吨。在谷物及谷物粉中,减去玉米473万吨、小麦及小麦粉304万吨、稻米338万吨,剩余的2150万吨就是往年很少进口的高粱、大麦、木薯等。而这些品种,加上一些进口的低端大米,构成了近年来除了大豆进口逐渐增加之外的,其他粮食品种的增量。到2017年,我国粮食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13062万吨,其中大豆9553万吨、玉米283万吨、小麦442万吨、大麦886万吨、稻米403万吨、高粱506万吨、木薯813万吨。
为什么10多年了粮食价格基本没有上涨呢?我看这个问题,(关键词:调控,补贴,丰收)第一说明我国的粮食生产,粮食调控抓得好,抓得稳,社会经济不论怎么发展,中央对农业这个基础作用高度重视,连续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导三农,粮食“压舱石”稳如磐石。第二虽然粮食价格10年来基本没有上涨,但中央每年对农业基础、粮食生产的投入和补贴逐年有增无减,这也是粮食价格稳定的基本保证。第三尽管我国每年台风、洪涝等灾害频发,但由于各地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抗御自然突害的能力大大增强,防灾减灾合力巨大,让粮食生产年年实现丰收,储粮富裕,这更是粮食价格稳定的前提。总之,只有粮食价格保持相对稳定,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们的国家才能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这个问题说明粮食部门抓住了人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基石让城市人的幸福感都是有目具睹。粮食比现在工资不成比例,八○年以前工资三十,玉米一角,二OO年工资一千元,玉米一元,二0一五年工资三千玉米七角五分,在城市猎人眼里:,这里应该的,我们农民要坚守阵地,为城市的发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国防建设做新的农民。
粮食不进不会涨价而且还有降价的趋势。因为按品质来讲,中国自产的粮食品质在全球都是排在后面的,而平均粮食价格却拍在前几位。与其说坑农民不如说中国目前的小农农业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下的经济形势了,农业的第三次改革已经到了眼前了。规模化种植,工业化生产在最近几年会逐步走到台前。
物价在上涨,为什么粮食价格几乎不涨?谁在控制?农民怎么增收?
题目意义重大!粮食正常情况下是调控物价的一个砝码,调控制衡着物价的涨跌平衡,粮食的涨跌与农民伯伯的增收没有很大的关系,科技,智能,现代化,农民伯伯增收的保障,如果把粮食放开,问题就严重了,农民伯伯不但不增收,反而大幅度的贬值,基本的民生就没有了保障,别说吃了,可能连裤衩都穿不起,粮棉油价格的绝对控制,才有了民生和谐共生稳定的基本保障,应该是这样……
粮食十几年没涨价反而降价,为什么粮价会那么低呢?这其中有哪些原因?
民以食为天!粮食地位非常重要,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粮食地位的独一无二,那么,为何粮食价格一直没有上涨?有以下主要因素,影响到粮食价格无法也不能大幅度上涨。
粮食价格无法上涨:
首先:国际粮食价格便宜。以欧美国家为代表,这些国家地广人稀,农业生产更加发达,集约化利用土地***,生产效率更高。粮食价格相对我国粮食价格,还要低。但是,由于粮食的特殊性,我们不能依赖国际上的粮食。国家即便是补贴种地,保护价收购粮食,也要有自己的粮食生产。为了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后我们的农村地区,会慢慢全部发展出集约化种植,土地流转就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的利用有效的土地***。各家各户的小农生产模式,将来有一天,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土地集约化的种植模式,是农村发展的未来。
粮食价格不能上涨:
有人可能会喷我说,老百姓种地辛苦,为什么粮食价格不能上涨?看看那些发达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很高,为何他们粮食价格更低呢?动动脑子想一想!粮食生产是国家的基石,如果粮食价格上涨,所有的物价都会上涨。就比如鸡鸭鱼:粮食价格上涨以后,饲料成本也跟着上涨——所有的物价价格都会上涨。那么,苦的还是最低收入者。所以无论发达国家或者是发展中国家,粮食价格都不高。一旦粮食价格疯长,代表着严重的通货膨胀,后果很严重的!
总结:我国人多地少,一直是农业生产大国,现在正经历向工业国家转型。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为工业化发展做贡献,将来有一天,转型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农村的土地***就会相对丰富很多。流转土地,可以发展为集约化种植模式,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价格可以在不高的情况下,种植户就可以挣到钱,粮食在国际上才有竞争力,新型农民才有钱赚。这种生产模式,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俗话说:谷贱伤农!
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大都不愿种植粮食,因为***,农药,价格的影响。所以,大部分农民宁愿外出务工,也不愿种植的粮食。
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粮食问题不要高谈阔论!粮食改革前是定价。责任田后交的粮还是定价。现在国家收购价是市场价的收购价,就是说收购价和市场价相差无几。粮食市场价目前我个人看不行,特别是在我们中国不行,人口重多,人多地少。現在的市场价使粮价达到了粮食***,或微利,那么粮食再多产会啥样,会再走低。无利或赔钱,种地人还会积极地去种吗!你们不要对我有看法!荒了的地现有多!产粮的地种树了的有多少!优质地不好好种的又有多少!多自产,就少进口。举个例子:父亲买儿子的米一元一斤,如买外人的米伍角一斤。父亲为省钱买了外人的米。结果儿子的米扔了,第二年儿子少种吧!实际上儿子和父亲是一家人,买儿子的米钱给了自家,买外人米钱给了别人,自家钱少了。自家米扔掉了。少产不等于扔掉吗!当然我也懂在不够的情况下才进口。那么怎样才能让粮食高产出,只有让种地人合得上!种地再不要老一口一个农民!地谁都可以种,工人不也谁都可以当了吗!现在人口自然流动,工业、农业、商业等等行业由君选。粮食涨价一斤张一元,种地人就合上了,有地人口吃的粮食和张价无关,自产自销。无地人口也就几亿,这几亿人中高收入的又有很多,这很多中的人应该不看重那一点的涨介!就剩无地的低收入人群了。给他们一人每月补个百八十元的就平衡了!补这钱从哪来?粮食新定价后,国家按地亩补贴的钱不用再补了。就补到这里来。新定介会使粮食大增产,多增进口就减,省下的钱也补到这里来!国家是不用撘钱的。只是高收入的人对种地人做了点小贡献。我的一点小看法请批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粮食价格没涨过的原因分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粮食价格没涨过的原因分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