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粮食价格控制现状研究,古代粮食价格控制现状研究论文

jdkaghaijdkaghai 11-07 13 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粮食价格控制现状研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粮食价格控制现状研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唐时期两京地区的粮食储备特征?

请参考

隋唐时期两京地区的粮食储备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粮食储备系统周密,管理、监督系统完善。这一时期,两京地区的粮仓***取了中央、地方和私人相结合的储粮方式,各仓的职能明确、管理严格。

粮仓的选址、设计、建造技术科学。为了方便粮食的运输和储存,隋唐时期在两京地区营建了多个大型粮仓,如洛阳的含嘉仓和太原仓,长安的太仓。这些粮仓大多位于交通枢纽或水陆运输干道上,以便于粮食的运输。

粮仓的分布与水陆运输干道有机结合。隋唐时期,两京地区的粮仓大多设置在长安、洛阳方向的运粮干道上,以方便各州县的税谷、税草的输送。

高度重视两京地区的粮食储备。在隋唐时期,中央***对两京地区的粮食储备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通过各种措施来确保都城长安的粮食供应需求。

地下仓窖是主要的储粮方式。在隋唐时期,地下仓窖是两京地区主要的储粮方式。这种方式具有简易、经济、高效、集约土地等特性,并能有效保障巨量粮食久贮的安全。

总的来说,隋唐时期两京地区的粮食储备系统周密、管理严格,***取了多种科学方法来确保粮食的运输和储存,并且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历史上粮食最贵是哪年?

明朝末年啊,那时候我国赶上了小冰河期,加上又是王朝末期,天灾人祸,粮价疯涨啊。

明朝末年,中国赶上了千年一遇的气候变化,进入了一个小冰河期,这个时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冷的一个时期。从万历中叶开始,中国北方的旱灾,持续了大概70年之久,这对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一个国家来说,完全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在严寒和大旱双重的袭击之下,全国闹饥荒。咱们看看当时的粮价就知道缺粮缺到什么程度了。大家都知道有位史可法,这个史可法在崇祯十五年的时候到河南去考察,期间他给弟弟去了一封信,讲沿途所看到的粮价。他说山东,石银,就是一石粮食要卖到一百五十两白银。在河南,一石粮食要卖到二十四两白银,可是您知道这个粮价在正常年景是多少钱吗?

在正常年景,一两银子可以买四石左右的粮食。在丰年可以买到七八石,在一般的荒年,比如局部出点灾荒了,粮食是一两一石。这也就是说,当时北方地区的粮价已经涨成了稀世文物的天价。您想一百五十两一石啊,跟正常的年景相比翻了六百倍。这说明当时北方地区的粮食价位高得已经很离谱了。

等到李自成起义的时候,正是崇祯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当时河南大旱。李自成从钧州进到河南以后,一到地方立刻就聚起一万多人。为什么?不是李自成有魄力,是因为那儿的人的确是活不下去了,与其在家等待饿死,不如跟随李自成造反。

应该说明朝末年连续的灾患,在中国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它属于连年,而且基本上是全国范围的,其持续时间之长、受灾地域之广,在以往的历史记载中也很难看到。明朝末期***的登记人口,全国差不多是六千多万,但到了清朝顺治年间和康熙初年,***登记人口已经不足两千万了。这种人口的锐减,就是由于连年的自然灾害造成的。

如何了解古代日常消费水平?

每个朝代的日常生活水平也不一样,首先你得看怎么比了,要是跟现在比那古代的一般老百姓过的简直就不是人过的日子,《资治通鉴》记载,从公元前205年至公元949年的1154年中平均每26年就会有因天灾或是人祸引起的吃人***。不过要是古代的各个盛世相互对比下还有点看头。秦以前咱就不说了,秦以后就百科上而言列出来的盛世共有52个,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咱就每个朝代略挑几个出来就单纯的以物价方面说下吧(要是全面的话这篇回答绝对是不够的):

古代粮食价格控制现状研究,古代粮食价格控制现状研究论文

汉朝公认的盛世分别为: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光武中兴、明章之治、永元之隆。

上面是黄今言先生统计的数据,那会一个普通的自给小农家庭一年的盈余是814钱。

文景之时:《太平御览》卷三五引桓谭《新论》载当时“谷至石数十钱,上下饶羡。”,根据《汉书·律历志》载当时一石差不多60公斤,现在的大米差不多2元1斤左右,那1石就是240元,按一石100钱算,那么当时一钱差不多相当于2.4元。好了,那么当时一个家庭辛辛苦苦干一年刨除各种必须的支出之后就剩下2.4×814=1953.6元(这是一年啊不是一月)。这个生活水平,额,大家自己看吧(而且这只是理论上的,这么算肯定还有问题,不过也差不多可以说明问题了)。

唐朝公认的盛世有:贞观之治、永徽之治、武周之治、***盛世、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

古代粮食价格控制现状研究,古代粮食价格控制现状研究论文

上图摘自张安福先生的《唐代农民家庭经济研究》,按上面看一个农民家庭一年的盈余是粟14.9石,绢0.5匹,钱230文。

首先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根据1斤大米2元左右来看(要注意当时的粮价会随地区及是否灾年发生很***动,不像现在),1石=236元

贞观年间斗米5文,10斗为1石,那么1石=10×5=50文=236元,则1文=4.72元,那么贞观年间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盈余为230×4.72=1085.6元。***年间因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那么1石=10×10=100文=236元,则1文=2.36元,那么***年间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盈余为230×2.36=542.8元。

这可是史上最为称道的盛世时候了吧,而这盈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据,当然对比其他朝代确实算是盛世了,同时期的西方更惨。客观讲,按韩国磐先生在《唐天宝时农民生活之一瞥——敦煌吐鲁番资料阅读札记之一》所说大概就这样:所谓的***盛世开、天之际,农民的生活仍然很艰难,除了维持日常生计外,农民家庭没有剩余,甚至还要借贷度日以至于破产流亡。

古代粮食价格控制现状研究,古代粮食价格控制现状研究论文

宋代的盛世:建隆之治、咸平之治、仁宗盛治、乾淳之治

终于到了宋代,看完上面的同学可能会觉得宋代肯定不会有这么差,确实宋代确实比以前的朝代要好点,但也强的有限。基本上就是富的特别富,穷的特别穷。

程民生先生在《宋人生活水平及币值考察》里所写,宋代的下层民户日收入数十文到100文不等,维持一个人一天最低生活的费用约需20文。普通居民全年所有花销,每人每天平均100文左右。也就说当时的下层民众如果不生病、不遇天灾人祸、只维持基本的生活的话能做到自给自足。当然1文钱的购买力根据时期和地方各有不同。不过中等人户的家产大概在1000贯以上,可以说是能过的很滋润了。后来王安石搞了个变法后,老百姓就彻底玩完了。

唔,元朝的话就不说了,四等人制下,你大概可以想下普通老百姓过的是啥生活。

盛世: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成化新风、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

明朝又比宋朝要好一点,起码来说没有岁币什么的,对游牧民族没宋那么软弱。《明史·食货二》载:“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

明一石大概相当于现在的94.4公斤,按现在的大米2元左右一石算(要注意当时的粮价会随地区及是否灾年发生很***动,不像现在)。1两白银=2石=755.2元。而明朝街头挑担卖油的小贩:一年收入约20两=15104元农民的话“人给地十五亩,蔬地二亩。” “新耕地免租三年。”,根据吴慧先生在《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中所估计明朝土地亩产大概343.424市斤左右。南方一年二季,北方一年一季,若是丰年再加勤恳的话,北方农民年均毛收入差不多有10302元,南方则是20605元。除掉农具、肥料、水利开支、亩税(明朝每亩收税一斗,约20斤大米),老百姓可以说是生活的很不错了。当然这是明前期,中期往后土地兼并严重老百姓又成了苦哈哈。

盛世:康乾盛世、同光中兴

清朝的康乾盛世被称为是史上最盛之盛世,那么究竟如何呢?其实到清朝到不用摆数据讲道理了,引用马戛尔尼在访华后所写回忆录中的一段大家就差不多明白当时的老百姓到底活的怎么样了:

1793年8月5日(清乾隆五十八年六月廿三),英国使团乘坐一艘60门炮舰“狮子”号和两艘英国东印度公司提供的随行船只抵达天津白河口,之后换小船入大沽,受到直隶总督的欢迎,送上大量礼物食品。英国使团副使斯当东的记述甚为详细,由于礼物太多,船上空间狭小,只能收下一部分,而“以后不须提出请求,大批免费供应的物***源不断送去”(《英使谒见乾隆纪实》)。这个排场的见面礼,让英国人大感意外,因为按照他们的外交惯例,除特邀外,一般使团的出访费用都是自理的。让英国人意想不到的怪事接踵而至,运送礼物、食品的船只载着两名中国官员刚刚离开,由于“有些猪和家禽已经在路上碰撞而死”,所以英国人把一些死猪、死鸡从“狮子号”上扔下了大海。岸上看热闹的中国人一见,争先恐后跳下水,“马上把它们捞起来,洗干净后腌在盐里”。

由此可见,古代日常消费水平也不高。

更多精彩回答与文章,请关注鉴史以明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粮食价格控制现状研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粮食价格控制现状研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The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