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螟(草地螟老熟幼虫体长9至12 MM)

jdkaghaijdkaghai 05-07 81 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草地螟要怎样防治?

1、草地螟的防治措施:(1)加强田间虫情调查和监测,重发生年份或地块要提早做好防治准备,以防其暴发成灾。(2)秋末或早春耕翻土地,可杀死部分土中越冬幼虫。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也可减少虫源。(3)诱杀成虫。

2、使用生物农药。在产卵高峰期,喷施生物农药如Bt乳剂、复方Bt乳剂、杀螟杆菌各500~800倍液,生物复合***杀虫剂Ⅰ型1000~1500倍液,对低龄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草地螟的防治措施包括: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落叶,减少卵量;利用其成虫较强的趋光性在其产卵前诱捕成虫;化学防治应重点防治一代草地螟的低龄幼虫。

4、草地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在***生年份,如不及时防治,可造成大面积绝产。防治方法:(1)设黑光灯,诱杀成虫:在成虫迁入高峰期及发生盛期设高压汞灯诱杀成虫,或***取人工捕杀。

5、农业防治 在草地螟产卵期,未孵化之前,消除田内及地边杂草,把铲下来的草集中起来埋掉。草地螟***生年,幼虫未进入豆田前,挖防虫沟阻杀,沟里可施药剂。化学防治 熏蒸。

6、防治方法:(1)鉴于草地螟幼虫的严重危害性,一要严密监测虫情,加大调查力度,增加调查范围、面积和作物种类,发现低龄幼虫达到防治指标田,要立即组织开展防治。二要认真抓好幼虫越冬前的跟踪调查和普查。

草地螟(草地螟老熟幼虫体长9至12 MM)

草地螟的发生与为害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点?

1、为害症状:初孵幼虫取食叶肉,残留表皮,长大后可将叶片吃成缺刻或仅留叶脉,使叶片呈网状。***生时,也为害花和幼荚。发生规律:(1)世代。年发生2~4代。(2)越冬。以老熟幼虫在土内吐丝作茧越冬。

2、发病症状:草地螟以初孵幼虫取食叶肉,残留表皮,长大后可将叶片吃成缺刻或仅留叶脉,使叶片呈网状。***生时,也为害花和幼荚。发生规律: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年发生2~4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吐丝作茧越冬。

3、草地螟有群集迁移危害特点,集中吃完一块大豆田后,迁移到另一块地继续危害,幼虫每分钟可爬行5米。草地螟的发生与许多环境因子有关,湿度高有利于幼虫蜕皮和发育,多雨有利成虫产卵。高温和长光照发育进度加快。

4、生活习性与危害特点:草地螟属于鳞翅目螟娥科,别名黄绿条螟。有时危害辣椒,初孵幼虫取食叶肉,残留表皮,长大后可将叶片吃成缺刻或仅留叶脉,使叶片呈网状。***生时也危害花和幼苗。

草地螟有哪些形态特征?

1、草地螟的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毫米左右,体翅灰褐色。前翅外缘有浅***条纹,翅中央近前缘有一较大的长方形黄白斑。后翅灰褐色,沿外缘有2条平行的黑色波纹。卵椭圆形,乳白色。

2、草地螟的形态特征:成虫长10~12毫米,翅展18~28毫米,黑褐色小型蛾子。前翅浅褐色,外缘有1条由黄白色小点连成的纵纹,在接近翅中央处,有一较大的黄白色线条。后翅淡灰色,有2条与外缘平行的黑色波状纹。

3、卵椭圆形,长0.8~2毫米,一般3~5粒或7~8粒卵成串状粘成覆瓦状,平滑而有珍珠光泽。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16~25毫米,为灰黑色,两侧有鲜***条纹,硬皮板上有3条***纵纹。腹部第一至八节各有6个暗色瘤。

4、草地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一带。建国以来,草地螟在东北曾于1951***1980和1982年严重发生。

The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